2017年中考化学第二部门专题突破专题四科学探究课本
发表时间:2023年01月28日浏览量:
专题四 科学探究类型一 有关物质身分的探究【方法技巧】 1.关于气体身分的探究:如人吸入和呼出气体身分的探究、燃烧的蜡烛焰心气体身分的探究、排污管道气身分的探究、下水道的可燃性气体身分的探究等,涉及的知识点有CO、CO2、CH4、NH3、HCl、O2、H2、N2等气体的制法和磨练,以及它们的化学性质和一些反映产物的磨练等。混淆气体中各身分的磨练,要思量磨练的先后顺序,以清除滋扰。如磨练CO、CO2、水蒸气、H2的混淆气体时,磨练顺序为水蒸气→CO2→H2→CO。
2.固体物质身分的探究:一般可接纳加水溶解,加酸碱指示剂判断溶液酸碱性,加酸视察是否发生气体,加碱视察是否发生沉淀,加入Ba(NO3)2、AgNO3溶液视察是否发生沉淀等方法举行。应注意:(1)往溶液中滴入酚酞试液,溶液变红,纷歧定就是含NaOH这些碱类物质,还要思量是否可能存在Na2CO3或K2CO3这些呈碱性的盐类物质。(2)沉淀中有BaCO3和BaSO4时,加入稀硝酸或盐酸时的现象为:部门沉淀溶解且有气体生成。
(3)沉淀(不含金属单质)中加入稀盐酸,沉淀全部溶解且有气泡放出时,可肯定含有碳酸盐,但不能说明该沉淀只由碳酸盐组成,还可能含有碱类不溶性沉淀[如Mg(OH)2]。3.物质反映后所得溶液身分的探究,通常为A+B=== C+D↓,对充实反映后所形成的溶液溶质的料想与探究。
该类型解题方法是:从物质是否恰好完全反映和是否过量去思量,而生成物是一定存在的。因此一般料想有三种:(1)只有C(恰好完全反映);(2)A和C(A过量);(3)B和C(B过量)。验证料想时,一般不需要验证生成物,只需要验证过量反映物是否存在。4.物质组成元素的探究:使用质量守恒定律(反映前后元素种类稳定)举行分析。
例1 (2016·广东)小明在课外阅读中得知:氢氧化铜受热会剖析生成氧化铜[Cu(OH)2=== CuO+X],于是用CuSO4溶液与KOH溶液反映制取氢氧化铜,并对氢氧化铜举行加热。(1)生成物X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2)制取氢氧化铜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小明在加热氢氧化铜时,发现蓝色固体先酿成玄色;继续高温灼烧玄色固体酿成红色,同时有气体发生。
为弄清这种红色固体的身分,举行了如下的探究:【查阅资料】Cu和Cu2O均为红色固体,且Cu2O+H2SO4=== Cu+CuSO4+H2O。【提出料想】红色固体是:Ⅰ.Cu Ⅱ.Cu2O 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举行实验】【结论分析】①据上述实验现象,小明认为料想Ⅲ正确。
但有同学认为小明的判断不严谨,因为料想______也有相同现象。②氧化铜高温灼烧生成Cu2O和气体的化学反映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
③如要确定1.44 g红色固体身分,还需要增补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再通过________得出结论。例2 (2016·新疆)实验室有一瓶标签受到腐蚀的无色溶液,如图所示。
这瓶无色溶液是放在存放盐溶液的柜子里。化学兴趣小组开展探究:【提出问题】这瓶无色溶液究竟是什么盐的溶液?【料想与假设】该无色溶液可能是碳酸钠、碳酸氢钠、氯化钠、硫酸钠、硝酸钠中某一种的溶液。【开端分析】(1)库尔班同学凭据标签上的元素组成认为一定不行能是__________溶液。
(2)艾力同学提出,碳酸氢钠、硝酸钠的溶液也不行能,他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设计实验】为了确定该溶液究竟是剩余两种盐中的哪一种溶液,他们设计了如下实验。【实验结论】(3)该瓶无色溶液的溶质是__________。
生成白色沉淀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反思】(4)王素甫同学认为原设计的实验还可简化,同样到达判别的目的。他设计的实验如下(将实验操作及实验现象填入相应的横线上):(5)白燕同学经查阅资料得知:氯化钠、硫酸钠、硝酸钠溶液呈中性,碳酸钠、碳酸氢钠溶液呈碱性,提出测溶液的酸碱性来确定更轻便。她接纳____________丈量溶液的pH值________7(填">""="或"<"),则结论与以上同学一致。
例3 (2015·广东)如图为某家长带着小孩在下水道井盖小孔上点燃鞭炮发生爆炸的画面。现要探究某下水道的可燃性气体身分:【料想】(Ⅰ)含可燃性气体CO;(Ⅱ)含可燃性气体CH4;(Ⅲ)含可燃性气体CO和CH4。【收集气体】用大的可乐塑料瓶装满水,打开瓶盖用绳子吊入下水道中,用铁钩将瓶子倒转,使________,将瓶子提到井口迅速盖好瓶盖备用。
【举行实验】【作出判断】凭据上述实验现象,甲同学认为料想Ⅲ正确;而乙同学认为甲的判断不严谨。因为料想______也会有相同的现象。
如需进一步确认还应磨练________的存在,其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拓展】若需要工人进入下水道清理淤泥,打开下水道井盖后应首先举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类型二 有关物质变质的探究【方法技巧】 物质在空气中变质一般是与空气中的O2、H2O、CO2中的一种或两种或三种同时作用而发生的。常见的有NaOH、Ca(OH)2变质,生石灰变质,碱石灰(氢氧化钠固体与生石灰的混淆物)变质等。
料想时通常有三种情况:(1)没有变质:不存在变质后生成的物质;(2)部门变质:变质前和变质后生成的物质都存在;(3)完全变质:不存在变质前的物质。例4 (2016·吉林)兰兰在家里发现了一包逾期的海苔,包装内有一个小纸袋,上面写着"石灰干燥剂"(主要身分为CaO),海苔逾期了,石灰干燥剂有没有变质呢?兰兰拿着这包石灰干燥剂约化学老师一起到实验室举行如下探究。
【辨析俗称】"石灰干燥剂"中的石灰是指__________(填字母)。A.消石灰 B.生石灰 C.石灰石【料想与假设】料想一:石灰干燥剂没有变质;料想二:石灰干燥剂部门变质;料想三:石灰干燥剂完全变质。【举行实验】兰兰划分取该石灰干燥剂举行如表实验,并记载。
【异常现象】兰兰整理实验台,清洗仪器时,突然发现实验二中的烧杯壁显着发烧。【分析释疑】实验二的结论禁绝确,请用化学方程式解释烧杯壁显着发烧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更正结论】该石灰干燥剂部门变质,料想二建立。
【反思与评价】石灰干燥剂外貌的笼罩物,影响了正确结论的得出。兰兰由此遐想到生活中有些物质外貌的笼罩物,是起掩护作用的,试举一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拓展延伸】从确定这包石灰干燥剂身分的角度,请你再提出一个具有探究价值的问题:______________。
类型三 有关物质性质或变化纪律的探究【方法技巧】 探究物质的性质时,通常接纳的方法有:(1)将物质加水溶解,判断溶解性;(2)向溶解后的溶液中加入酸碱指示剂判断酸碱性;(3)向物质中滴入酸,视察是否发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污浊的气体或可燃性气体;(4)向溶液中加入碱,视察是否发生沉淀;(5)将固体物质加热,视察是否剖析;(6)将固体物质与CuO混淆加热,或将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判断是否具有还原性等。例5 (2016·黄冈)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探究碱的化学性质时,完成了如图1所示的两个实验。实验后,小明同学将废液倒入同一废液缸中,发现混淆废液污浊并显红色。
请你完成下列问题:(1)A实验中发生反映的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B实验中发生反映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提出问题】废液中,能使酚酞溶液变红的物质可能是哪些呢?【作出料想】料想一:废液中,能使酚酞溶液变红的物质可能是NaOH;料想二:废液中,能使酚酞溶液变红的物质还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料想三:废液中,能使酚酞溶液变红的物质还可能是Ca(OH)2。【实验验证】同学们对可能含有的碱性物质举行确定,取一定量的废液过滤,向滤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凭据反映现象获得了如图2所示的图像。【结论】分析图像数据得出,废液中使酚酞溶液变红的物质一定是______________,一定不是__________。
【拓展提高】为了使以上废液实现宁静排放,你的做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类型四 有关变化条件、影响因素的探究【方法技巧】 1.探究类型:影响化学反映速率的因素的探究,燃烧条件的探究,金属生锈条件的探究等。(1)影响化学反映速率的因素有是否加入催化剂、反映时的温度、物质的浓度、反映物的接触面积、搅拌等。
(2)燃烧的三大条件缺一不行:可燃物、温度到达着火点、氧气(灭火原理:破坏燃烧的条件之一)。(3)氧气是金属生锈必须的条件,有些金属还需要水或二氧化碳。2.解题关键:掌握控制变量法的应用。用控制变量法探究问题时,必须保持其他条件稳定,只改变一个因素,进而探究该因素的影响。
分析问题时,要先找出对比实验中哪些条件相同,哪些条件差别,进而分析改变的条件发生的影响,并得出结论。例6 (2016·威海)探究影响化学反映速率的因素。(1)发现和提出问题:镁在空气中能够猛烈燃烧,铁丝在氧气中能够猛烈燃烧,而真金不怕火炼,这说明决议物质之间能否发生反映以及反映速率的内因是_______________。蜡烛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燃烧猛烈,这一事例中影响化学反映速率的因素是_______________;夏天,将食品放在冰箱里不容易变质,这一事例说明温度也能影响化学反映速率。
温度如何影响反映速率呢?(2)料想与假设:温度越高,反映速率越快。(3)收集证据实验药品:颗粒巨细相同的锌粒,两份相同溶质质量分数、差别温度的稀硫酸(20 ℃、40 ℃)。
供选仪器:药匙、气体发生装置2套(气密性良好)、量筒2支、分液漏斗、秒表、胶头滴管、水槽、大试管2支。使用上述仪器和药品,增补完成下表的实验陈诉。
该实验可以视察或丈量的量有多种,除了上述观察点外,可以视察或丈量的量另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一条)等。(4)结论与解释:从微观的角度分析"温度越高,反映速率越快"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拓展分析凭据其他测定方法,实验小组的同学绘制了锌粒与稀硫酸反映发生氢气的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
请据图分析:时间0~t内,反映速率逐渐加速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时间t以后,反映速率逐渐减慢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类型五 有关反映实质、变化现象及变化原因的探究【方法技巧】 中考中往往需要对化学反映的实质、一些特殊现象发生的原因举行探究,对此类探究要认真分析物质间可能发生的化学反映及可能发生的相应产物、现象,分析与实际发生的现象是否一致,从而提出合理的料想与假设。举行实验验证时,要设计对比实验,清除可能发生滋扰的因素。
例7 (2016·漳州)【题干】在一支试管中放入一小段镁条(已擦去氧化膜),再向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的盐酸,镁条外貌有__________发生,反映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发现问题】为了再次视察上述反映现象,小林同学用较长的镁条重做上述实验,但发现了异常现象,试管中泛起了白色沉淀。
【实验验证1】小林同学针对两次实验的差别,设计对比实验方案,探究泛起异常现象的原因。【得出结论】镁条与盐酸反映发生白色沉淀与__________有关。
【追问】白色沉淀是什么物质?【查阅资料】①20 ℃时,100 g水中最多能溶解氯化镁54.8 g。②镁能与热水反映发生一种碱和氢气。③氯化银既不溶于水也不溶于稀硝酸。
【作出料想】料想一:镁;料想二:氯化镁;料想三:氢氧化镁,料想的依据是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现)。【实验验证2】将白色沉淀洗涤洁净,划分取少量沉淀于A、B、C试管中,举行如表实验:【拓展延伸】足量镁与盐酸反映历程中,溶液会履历从酸性到碱性而且碱性逐渐增强的历程,从而促使白色碱式氯化镁的生成。例8 (2014·广东)某兴趣小组在做完碳还原氧化铜实验后,举行了下图所示的探究:【料想】把氧化铜还原成铜的物质是:Ⅰ.石墨棒;Ⅱ.____________。
【实验】用天平称量1.5 g氧化铜粉末,直接用铝箔纸包裹。按上述操作步骤实验,玄色粉末____________,那么料想Ⅱ不建立。
【结论】石墨棒能使氧化铜还原成铜,该反映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革新】把石墨棒换成铝粉,重复上述操作,又获乐成。那么,称取等量的铝粉并举行同样的操作,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
革新后的实验证明,金属铝与铜运动性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该反映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拓展】如果使用复印机的"碳粉"取代石墨棒还原氧化铜,效果更好。遐想在空气中灼热的铁丝不能燃烧,而铁粉能燃烧,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关键词:2017年,中考,化学,第二,部门,世界杯比赛押注官网入口,专题,突破,四
本文来源:世界杯比赛押注官网-www.highpeakacupuncture.com